翻译精品课方案
发布时间:
2010-12-05
阅读量:
1190
《翻译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将以科学思想为指导,系统规划该课程的教学。在了解我国一些著名高校关于翻译教学的研究成果和翻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年我们开展的翻译课教学实践,客观分析欠发达地区生源及条件等因素,我们将对该专业学科建设规划作一些改革性的调整并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决定在培养较高素质运用型人才的模式上开创特色。在此,我们将运用型人才定义为:过硬的语言基本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成为合格的英汉双语互译人才。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如下:
课程定位:“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一门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在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上,侧重英汉笔头转换基本技能训练。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一定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翻译方向;又通过大量的实践,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翻译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让学生掌握分析英汉语文本的正确方法;2.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3.适应各种常见文体的翻译要求;4.不断加深对翻译交叉边沿性的认识,在翻译中养成良好的文化、文学和语言意识。
一、教师队伍:
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王志云教授负责《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组织与协调。该同志毕业于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外语系,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博士,院学术带头人,学术造诣高,教学特色鲜明,特别擅长翻译实践及写作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
2. 教师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组教师共有7人,分别毕业于英国阿尔斯特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50岁以上教师1人,40-50之间教师1人,25-35 岁之间教师5人。博士1人,其余均为硕士。课程组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都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高,有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好,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学内容:
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教育部要求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我们这次精品课程建设的一大重点。现行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培养翻译能力、提高翻译素质教育的一套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缺乏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的机会;缺乏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培养定位不明确;尤其是面对欠发达地区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采用的针对性教学措施等。鉴于如上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原课程建设和规划作如下改革性调整: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
1.1 英汉笔译 任课教师 何泠静
开课学期:5 学时数:4/周 共计 72 学时
1.2 篇章与翻译 任课教师 潘音
开课学期:6 学时数:2/周 共计 36学时
1.3 文体与翻译 任课教师 王志云
开课学期:6 学时数:2/周 共计 36学时
1.4 文化与翻译 任课教师 谭晶
开课学期:7 学时数:2/周 共计 36 学时
1.5 翻译技能测定 任课教师 杨丹屏
开课学期:7 学时数:2/周 共计 36 学时
辅助课程:
1.1 阅读与翻译 任课教师 何妍
开课学期:5 学时数: 2/周 共计 36 学时
1.2 写作与翻译 任课教师 王松
开课学期:5、6 学时数:2/周 共计 72 学时
自主学习园地: 负责教师 周志光
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程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主要讲授翻译理论与技巧,并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讲练结合,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任务教学法。组织形式为个人陈述、两人或四人小组讨论、班级陈述、集体讲评等多种形式。此外,还通过我们自己创建的校园英语自主学习网站和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论坛、在线问答等多种活动,并提供参考资料和课外练习等让学生自学。
3.实践教学: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组同志将认真研究和讨论,分别制订了《翻译理论与实践》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和考核大纲。在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下达训练任务,并及时指导和给出翻译的参考译文等。对于所有翻译实践内容都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形式及时发布给学生。实践课要具有学生参与性好、交互活动多、实践性强、体验逼真四大特点。
其次,建立旅游翻译实习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学生带到第一线进行翻译实习,在实践中提高翻译水平。目前省内在建基地1个。
三、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
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记录出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总结,且严格按照大纲和组织文件进行教学。
2. 教材建设、选用和相关资料:
本课程主要使用的教材包括:英语专业本科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新编英汉翻译教程》,《新编实用英汉翻译实例评析》,《最新汉英翻译实例评析》,自编讲义与练习。教师在教案和网络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科知识应用性学习指定了参考文献,习题库。
在教学中, 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仅仅依靠教材。各门课程将选编补充讲义和练习,及时把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即保证了课程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恰当地处理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经典性与现代性的关系,使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网络教学环境:
加大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这为本课程实现网络辅助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在我系的多媒体教室等都可以上网学习。教师在平台上上传各种教学文件、教案、课件等,并在网上发布作业、批改作业和点评作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论坛。
本课程网上资源将包括以下11项:概况、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大纲与教材、课程课件、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实践教学、教学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的应用与考试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和任务教学法的应用,突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讨论、在组内或班级进行陈述以及撰写学期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研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考试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30%, 终结性考核占70%。试卷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考察,能够很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所有PPT课件,运用多种资源,如录音、录像、扫描等为学生创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难度,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利用课程组自己开发的校园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网站和必赢官网的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我们将所有的文字教案和电子教案都上传到网上,并在网上发布作业、批改作业、点评作业,还进行网上论坛和网上论文交流等活动。
对课程进行课堂实录,将课程的网上课堂实录资源上网。整个课堂实录可以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即授课教师精神饱满,教学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实用性强,师生互动好、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五. 课程特色
本课程具有三大特色:
1. 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2.基于欠发达地区学生特点
学生语言能力欠佳时我们这些年翻译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瓶颈,因此培养学生翻译能力还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与表现能力,审美判断与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在此我们专门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辅助课程:阅读与翻译,写作与翻译。旨在通过阅读(输入)和写作(产出)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逻辑、句法规范和表达风格的强化训练。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贯彻翻译课应以实践为主的原则;建立实习基地;把学生带到第一线进行翻译实习,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翻译实践。
3. 教学手段先进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不仅制作了电子教案、创建了校园英语学习网站,还积极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从事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师生适时互动,及时交流,极大地促进教学。